重磅发布丨以特高压引领中国能源互联网建设,推动实现“30·60”双碳目标
- 发布时间:2021-03-22
- 发布者: 李文华
- 来源: 中国能源报
- 阅读量:
▲会议现场。
3月18日,由中国发起成立的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在京举办中国碳达峰碳中和成果发布暨研讨会。会议发布了中国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2030年能源电力发展规划及2060年展望等研究成果,并在国内首次提出通过建设中国能源互联网实现碳减排目标的系统方案。来自政府部门、能源企业、研究机构和高校代表共同探讨我国碳达峰、碳中和实现路径,为促进气候环境治理、实现经济全面绿色转型贡献智慧和力量。
2020年9月,中国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提出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基于在清洁发展、电网互联、气候环境等领域的长期积累,对我国碳减排路径与能源电力转型方案开展了深入研究,于2020年12月编写完成《中国2030年前碳达峰研究报告》《中国2060年前碳中和研究报告》《中国2030年能源电力发展规划研究及2060年展望》三项研究成果,提出以特高压电网引领中国能源互联网建设,加快推进能源开发清洁替代和能源消费电能替代(“两个替代”),实现能源生产清洁主导、能源使用电能主导(“双主导”),能源电力发展与碳脱钩、经济社会发展与碳排放脱钩(“双脱钩”)的系统减排路径与方案。
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主席、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理事长刘振亚指出,面对碳排放总量大、高碳发展惯性强的严峻形势,中国要用不到10年时间实现碳达峰,再用30年左右时间实现碳中和,任务非常艰巨。碳排放问题的根源是化石能源大量开发和使用,治本之策是转变能源发展方式,加快推进清洁替代和电能替代,彻底摆脱化石能源依赖。建设中国能源互联网,加快推进“两个替代”是实现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的根本途径。
▲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主席、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理事长刘振亚致辞并作主旨演讲。
刘振亚认为,中国能源互联网实质是“智能电网+特高压电网+清洁能源”,是清洁能源在全国范围大规模开发、输送和使用的基础平台,是清洁主导、电为中心、互联互通的现代能源体系。建设中国能源互联网将统筹发展与减排,加快清洁能源大规模开发消纳和电能广泛使用,在能源生产消费各环节、碳排放各领域对煤、油、气等化石能源进行全方位深度替代,以能源体系零碳革命加快全社会碳减排,实现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刘振亚表示,特高压电网和高铁都是我国基础产业重大技术创新的典范,在本世纪初几乎同时起步建设。虽然我国已在特高压技术、装备、标准、工程等方面实现全面引领,建设投运了30个特高压工程,但相比高铁发展明显滞后,功能和作用远未发挥。
“加快发展特高压电网是构建中国能源互联网的关键,对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至关重要。”刘振亚强调,无论是去年我国湖南、浙江等地的“拉闸限电”,还是今年美国得州的大面积停电,都凸显了大电网互联对保障能源供给与安全的极端重要性。如果没有特高压电网,我国清洁能源无法大规模开发利用,雾霾、酸雨等环境问题不能根本解决,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将难以实现。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亟需加快特高压电网建设,尽早形成覆盖全国、广泛互联、坚强可靠的“电力高速网络”,在推动我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发挥关键作用。
▲会议发布了中国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2030年能源电力发展规划及2060年展望等研究成果。
据合作组织发布的研究报告提出,中国能源互联网建设总体可分3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2030年前尽早达峰,2025年电力率先实现碳达峰,峰值45亿吨,2028年能源和全社会实现碳达峰,峰值分别为102亿、109亿吨;
■第二阶段是2030~2050年加速脱碳,2050年电力实现近零排放,能源和全社会碳排放分别降至18亿、14亿吨,相比峰值下降80%、90%;
■第三阶段是2050~2060年全面中和,力争2055年左右全社会碳排放净零,实现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
报告同时提出,构建中国能源互联网,全社会碳减排边际成本约260元/吨,远低于700元/吨左右的全球其他减排方案。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埃斯皮诺萨表示,我们需要一个清晰的路线图,指引我们迈向净零排放的未来,指引世界经济迈向绿色、可持续的复苏和增长之路。本次会议发布的研究成果不仅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一套全方位、可量化、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也为世界上其他国家探索碳减排新路径提供了一个参考。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目前最重要的任务是实现能源体系的低碳转型,将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与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能源革命目标结合起来,实现绿色、低碳、循环的高质量协同发展。建设能源互联网是加速推进能源系统深度脱碳化进程的重要措施,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的研究成果将对我国和全球能源低碳转型和碳中和发挥重要作用。
国家能源局监管总监李冶表示,中国承诺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的重要宣誓,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注入了信心和力量,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誉和积极响应。国家能源局将以“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为目标,加快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推动用能方式转变,出台推动能源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的政策,指导地方落实节能减排任务,加快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工作。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副司长赵鹏高表示,碳达峰、碳中和相关目标的实现将对我国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产生深远影响,国家发改委将重点抓好八个方面工作:大力调整能源结构,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深度调整产业结构,不断提升产业绿色化水平;坚持和完善能耗双控制度,推进重点领域节能;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实现重大突破;完善绿色低碳政策和市场体系;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加强气候变化国际合作。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陆新明表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在较短时间内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与发达国家相比面临着更大的困难和挑战,需要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生态环境部将重点做好开展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加快全国碳市场建设、编制并争取出台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气候治理、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举办全国低碳日行动等方面工作。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智刚表示,大力压减碳排放是能源行业的责任,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促进能源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能源行业的使命所在,对电网系统而言推动实现双碳目标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努力争当能源清洁低碳转型的先行者,发布“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提出推动电网向能源互联网升级,着力打造清洁能源优化配置平台,到2025年初步建成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
会上,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常务副理事长杨昆、华北电力大学校长杨勇平、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所长高世楫、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所长张永生、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理事李俊峰等5位嘉宾发表主题演讲,围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分享了关于能源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市场与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的研究与思考,共商中国中长期碳减排路径与方案,推动应对气候变化、实现能源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2015年9月,我国在联合国发展峰会上提出全球能源互联网中国倡议。作为首个由我国发起成立的能源领域国际组织,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成立五年来会员总数已达1157家、涉及132个国别,与联合国及所属机构、相关国家政府、国际组织、企业和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发布50余项研究成果,在能源、环境、经济、社会等领域唱响“中国声音”,推动“中国倡议”成为全球行动。